新闻动态

服务中心

预约热线 TEL:400-119-0557

新闻动态

别把高校“跑腿族”幻想得太悲怆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发布时间:2014/12/15 10:17:14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  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、宅女的出现,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“跑腿族”。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,专门为“偷懒”的同学跑腿拿外卖、领包裹、送东西,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。“跑腿族”的出现,立即引起争议,很多专家认为,在校园里形成学生雇员关系是严重错误的,使得学生关系不对等,高校必需及时进行教育甚至制止。(《青年时报》5月26日) 
  面对这样的事情,从一开始我们就陷入了道德困局。我们能直面社会上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,却始终接受不了校园里的贫富分化。或许,我们仍然希望象牙塔里能维系着一份基本的公平底线吧。然而,如今的校园终归还是社会的一部分,尤其是大学校园,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,有钱人的孩子进入大学就成了有钱的学生,而穷人的孩子进了校园则就成为贫困生。这是事实,这种天然的分野是社会分野的延续,不能抱怨大学教育。 
  本着同情弱者的道德天性,舆论对于高校“跑腿族”给予了相当程度的“声援”。其实,这种看似悲悯和正义的“声援”,根本就是镜花水月——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,“跑腿赚钱”的日子未必就如我们幻想中的那样悲怆。 
  我不认为给同学“跑腿”赚钱跟去社会上打工赚钱有什么太大的区别。为同学“买面包”与给社会人送外卖,实在是一回事。说到“看同学脸色”就更有趣了,“雇主”总是形形色色的,莫非给公司的白领送盒饭就不会遭遇“冷脸”和“刁难”?未必吧。只是人们或许能接受外部的冷漠,而忍受不了身边人的高高在上。说到底,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。我相信,凡是干了“跑腿族”的贫困生,自然就有相应的心态准备,能不能干下去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情况;而对于大多数雇人跑腿的学生来说,他们总能怀着一份善意,毕竟大家都是同学。 
  这是一种自发的选择,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。我们应当相信“跑腿”的贫困生,也应当相信“雇人”的大学生。这样的“关系”一旦出现扭曲和变形,自然就会自发开始“调节”,何必杞人忧天?  
  前些年,重庆某民办大学对学生住宿收费实行等级制,标准分别为3200元、1900元、800-1200元、400-680元和专为贫困生提供的免费房间,引起轩然大波,质疑声甚众。高校的学生公寓都是统一的设施和收费标准,“一刀切”的住宿模式便于学校管理,也不会“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”,但很多贫困生却住不起。那么,上述此举既为学校增加了收入,又通过对富裕学生的相对高收费来增加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,我看也没啥不可以的。
  关于高校贫富分化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担忧,长期有之。但即便是没有“跑腿族”、“住宿不分等级”,富裕生始终是富裕生,贫困生始终是贫困生,认为由此会导致贫困生或者富裕生产生不良心态,其实太多虑了。